降低能源合作門檻
在更多的時候,“優惠貸款”的合作所面向的是能源領域。
2009年,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達成了關于中國進出口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向哈薩克斯坦提供的兩批總額達100億美元貸款的協議。
其中,中國進出口銀行向哈薩克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注資50億美元,用于收購哈薩克斯坦曼吉斯套油氣公司的部分股權,而該公司的另一大股東為中石油,將與哈石油天然氣公司共同成立新的合資企業。
這個合資企業將參與建設西哈薩克斯坦-南哈薩克斯坦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該項目的規劃是最終將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中國的天然氣管道連接起來。其總投資額達到20億美元,將于今年年底破土動工。
而另外的50億美元貸款則將用于哈薩克能源工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包括三家哈薩克斯坦石油加工企業的技術現代化改造項目。其中,每家企業將得到不少于10億美元的投資。另外10億美元將投向在阿特勞建設的天然氣化學集成綜合項目。這些工程的承包商都是中石油集團。
該項貸款的合作協議與白俄羅斯的貸款有異曲同工之妙。克利姆別托夫也向本報記者說明:“除了資金之外,這次貸款的條件之一是哈方必須在所有應用貸款的合作項目中支持中國生產廠家,也就是說用貸款實現的所有項目,必須引進中國生產的設備或者邀請中方技術人才。”
按照這項貸款協議,中國將得到可靠的經由陸地運輸的石油天然氣供應,并且“由于我們與中國的合資公司關系,將不再是由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公司向中國保障供油,而實際上是由中國自己的公司向中國保障供油”。
這只是中國近年來成功取得的眾多“貸款換能源”項目中的一個。
據一位能源專家介紹,在此前的十幾年間,中國企業都試圖進入包括俄羅斯、中亞各國在內的主要能源出口國家的上下游領域,通過合資,合作來保障能源的安全供應。但是,“由于能源的特殊戰略地位,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受到了極大的阻力。有些時候,雖然合作協議已經簽署了,但是當地政府根據本國限制戰略領域投資的相關法令,就是遲遲不給中國企業劃分勘探區塊,令很多合作擱置多年”。
而“優惠貸款”的方式則大大的降低了中國企業進入海外能源領域的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