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多地都在嘗試讓民間借貸陽光化。除了溫州,近日廣州“民間金融街”亦開業,這被視為該地民間借貸陽光化的一大努力。不過,溫州金改可能正遭遇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戰,目前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尤為清淡,為規避監管,部分民間借貸“大佬”開始轉戰他地。
“不少民間信貸大鱷非常害怕資金受到政府的監控和跟蹤,這就是當前中國民間信貸市場的現實情況,但我們還沒有發現有哪一個地區,包括溫州、廣州等地的改革措施能有效針對這些現實情況的。長期跟蹤民間金融市場的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開發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煥稱。
黎友煥表示,日前在接待一位從溫州轉至深圳做民間借貸的大老板時得知,在溫州民間信貸逐步規范化的背景下,不少民間借貸大鱷出走溫州,將資金轉移他地。
“主要原因還是不少民間信貸大鱷非常害怕資金受到政府的監控和跟蹤。”黎友煥說,“所謂的陽光化就是按照政府規定從事業務,單憑利率就不好操作,且接受政府的監管,對于很多民間資金來說是大忌。”
按規定,民間借貸利率不能超過基準利率的四倍,但民間借貸年化利率30%-40%頗為普遍,與此同時,民間借貸資金的來源及投向很多都“上不了臺面”。
“就來源來說,很多民間借貸資金的供應來自民營企業,不少企業都存在偷稅情況,民間借貸一旦陽光化,其巨額資金投向及來源就要受到政府的監督。”黎友煥稱,這是民間借貸懼怕規范的主要原因之一。
這對長期以來呼吁民間借貸陽光化并期待借陽光化規避風險的政府或學者而言或是個不小的打擊。實際上溫州之所以能拔得金改的頭籌,就在于其前兩年頻繁爆發的民間借貸風險,而民間借貸陽光化亦是溫州金改的主要訴求。
但金改目前似乎還沒有帶給溫州新生的力量。溫州信用擔保行業協會會長郭炳鈔昨日告訴記者,目前溫州民間借貸市場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據他稱,目前其接觸到的原本從事民間借貸的機構要么因民間借貸風險而倒閉,要么停止了民間借貸業務。“溫州整個信用體系已經開始倒塌了。”郭炳鈔說。
黎友煥認為,目前大部分民間信貸業務都是灰色行為,金融街上的行為都是在政策框架下的陽光行為,不符合民間信貸市場的實際。
黎友煥表示,溫州民間借貸市場的規范亦是目前該地民間借貸市場遇冷的因素之一。“換句話說,要按照政府規矩辦,利潤小。而且太陽光的同時風險高。在民間信貸市場上,水至清則無魚。”黎友煥稱。編輯:cswll0006
更多內容盡在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