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11日發布企業信貸研究報告表示,全球銀行業信貸成本普遍高于債市融資成本,歐元區尤為明顯。銀行業信貸優勢的喪失,限制了銀行作為金融中介的效益,但同時促進了信貸市場證券化發展進程,企業將融資渠道由銀行轉向債券市場,不僅激活了債市,還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銀行去杠桿化過程對經濟復蘇的負面影響。
報告指出,近3年來,歐洲央行政策利率不斷下調,致使債券市場融資成本處在長期下行趨勢中,但歐元區銀行業同期貸款平均利率一直停留在3%的高位以上。一些大型企業為降低信貸成本,繞過銀行直接進入債券市場融資,歐洲債市凈發行量出現大幅上升。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2011年初至今年三季度末,歐元區超過50%的企業融資是通過債券市場實現的;而同期歐元區銀行的企業信貸余額累計下降了15%,債券市場已超過銀行成為歐元區企業新增信貸的主要來源。
報告表示,除歐元區外,美國和新興市場企業債發行規模也在增加,表明在銀行信貸成本高于債市的環境下,企業融資正逐步由金融機構轉向市場的趨勢是全球性的。